- 媽米
- 2142
- 經(jīng)驗值
- 1137
- 在線時間
- 1小時
- 昵稱
-
- 寶寶生日
-
- 注冊時間
- 2011-4-6
- 帖子
- 8
- 閱讀權(quán)限
- 31
- 積分
- 1138
- 精華
- 0
- UID
- 5807037
- 寶寶生日
-
- 帖子
- 8
|
游戲,打破孩子之間的對抗情緒
對于3歲以內(nèi)的孩子來說,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探明自己的自主力,也就是“能不能自已說了算?”“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?”具體來說,當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時,唯一想的就是把它搶到手,至于對方小朋友的感受,他還沒有辦法考慮和顧及。
因此,面對這樣的行為時,我們首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標尺,對它進行道德范疇的判斷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,這樣不對,簡單提及分享的概念也沒有錯。但是,不要上升到嘮嘮叨叨的說教,甚至用懲罰的辦法,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當我們想結(jié)束小朋友之間為了搶東西而引起的對抗時,游戲就是最好的辦法。它沒有居高臨下的指責,只是用滑稽的方式,轉(zhuǎn)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們從最激烈的情緒對抗中緩和下來。
游戲,化緊張為歡樂
當你變成一個笨笨的“壞蛋”,不但不勸孩子們停下爭搶,反而還插一腳,讓事情變得更加“復雜”,你認為這會讓孩子越搶越生氣、越激烈,還是哈哈大笑,甚至倆人聯(lián)手對付你,嘲笑你的“笨拙”呢?
《游戲力》這本書里曾說,所有笑聲都是好的。表面上看,問題并沒有解決,孩子們沒有學會分享、互讓,你也做不到讓他們以后就不爭吵,但就這一刻來說,所有的緊張、惱火、挫敗都化成了大家的一笑了之,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(jié)局嗎?
回報緩慢的“社交投資”
據(jù)兒童心理學家的結(jié)論,社交觀和人生觀一樣,到孩子15歲時,才能從“聽得懂”的理念,內(nèi)化為“發(fā)自內(nèi)心”的主動行為。我們可以在孩子3歲時就告訴他一些基本的社交規(guī)則,但這是為了讓他在遇到問題時,能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。比如告訴孩子:“如果你現(xiàn)在不分享玩具,等一下別人也不會給你玩具哦?!?br />
這只是一劑預防針,但不能指望3歲的孩子聽到這話后馬上自覺自愿地把玩具讓出去,他現(xiàn)在還沒有能力完成這種成熟的社交行為。
游戲方案:“媽媽也想要!”
在兩個孩子剛開始搶東西時,你可以跳進去,和她們一起“搶”,邊“搶”邊說:“我也想要!”
你可以假裝成一個笨笨的壞人的樣子,搶著搶著自己坐了一個屁墩兒,然后爬起來還要接著搶。或者腦袋“撞到”搶的那個東西上,長出一個大包來,嘴里還抱怨著:“好疼啊!”
兩歲多的孩子,還接受不了分享、輪流玩的概念,而且們搶東西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個東西,而是看誰能搶贏。
當大人插進去,假裝和她們一起搶時,剛開始她們肯定有點愣,這樣就達到了一個目的:打斷了她們之間的直接對抗,分散了注意力,把倆人在激烈沖突中的情緒化解掉。她們甚至有可能會覺得這很好玩,把你作為搶東西的最大“勁敵”了。
這個游戲的時機選擇很關(guān)鍵,一定要在孩子剛起爭執(zhí)時介入。當爭搶升級為激烈的情緒對抗,甚至有一方已經(jīng)哭的時候,游戲是起不了作用的。這時候,媽媽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慰哭的孩子。
|
|